你的位置:新聞資訊>每日新聞>正文     
 

包裝產品質量管理發(fā)展趨勢及對策分析

http://www.ordinalmonkey.com 2003-09-08 景華紙業(yè)網
 

    據最新研究表明,顧客的滿意程度和公司的盈利能力與產品和服務質量緊密相連。較高的質量使顧客較為滿意,同時也維持了較高的價格和較低的成本。因此,質量改進方案通常會增加企業(yè)的盈利能力。

   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小約翰、韋爾奇說:質量是顧客忠誠的最好保證,是我們對抗外外國競爭者的最強防衛(wèi),以及維持增長和收益的唯一途徑。

    在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,產品質量已成為企業(yè)參與市場競爭的焦點,產品質量是衡量企業(yè)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,也是企業(yè)保持持久的競爭力的關鍵。

   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,人們地包裝產品的質量要求愈來愈高。新管理模式和新生產方式不斷出現,概括起來,現代質量管理技術大致上有以下幾種發(fā)展趨勢,包裝企業(yè)應積極應對,適時調整,采用新的對策搞好產品質量管理。

    趨勢之一:用戶的需求多樣化,包裝產品的生產模式中多品種小批量將逐漸增多。

    對策:大力研究并推廣應用并行的、實時的、面向中小批量 質量控制理論和技術。

    21世紀的市場是動態(tài)多變的,顧客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。歷此,風行于20世紀的少品種、大批量生產將會讓位于面向顧客訂貨的多品種、小批量生產,包裝產品的用戶需求也將隨之發(fā)生改變。在這種生產模式下,原來常用的、面積大批量 質量控制技術,特別是統(tǒng)計質量控制技術已不再適用。因為統(tǒng)計質量控制中,必須具有數量足夠的樣本,例如不少于50個,才能提出統(tǒng)計結論,否則,得到的分析結果將放無意義。而在多品種、小批量生產中,產品的生產批量往往不到50件,因此無法再應用制圖、抽樣檢驗理論進行質量控制。把并行工程技術和在線實時控制技術強入質量控制實踐中,將是中小批量生產中質量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。制造階段質量控制的重點應放在在線實時檢測和反饋控制技術上。

    趨勢之二:通過完善產品設計加強產品質量管理

    對策:重視產品設計階段的質量控制,采用可信性設計、健壯設計和質量功能配置等新技術。

    根據現代質量管理理論,產品質量首先是設計出來的,其次才是制造出來的,質量檢驗只能剔除廢交品,并不能提高產品質量。因此應將提高設計質量放以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工作的首要位置。為了提高產品的設計質量,除對設計結果進行評審外,還應在設計過程中采有各種現代設計技術,如可信性設計、健壯設計、質量功能配置、動態(tài)設計、有限元分析、仿真技術等,保證包裝產品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,從而滿足產品的質量要求。

    從用戶的觀點去看質量,一般包括六個方面的特性,即性能、可信性、安全性、適應性、經濟性和時間性。以上六個特性中,可信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。在國家標準GB/6583-94中,對可信性下的下義為:描述可用性及其影響因素,可靠性、維修性和維修保障等性能的一具集合術語。

    日本著名質量管理專家田口玄一博士于20世紀70年代創(chuàng)立了三次設計理論,其核心思想是在產品設計不進行質量控制,用最低的制造成本生產出滿足顧客要求的、對社會造成損失最小的產品。其設計過程分為三個階段,即系統(tǒng)設計、參數設計和容差設計,重點在參數設計,國外稱為健壯設計,即運用正交試驗法或優(yōu)化方法確定系統(tǒng)各元、器件參數的最佳組合,使系統(tǒng)在內外部因素作用下,所產生的質量波動最小。即質量最穩(wěn)定。

    質量功能配制又譯作質量功能展開,即采用一定的方法,保證將來自顧客或市場的需求精確無誤地轉移到產品壽命循環(huán)每上階段的有關技術和措施中去。實施QFD后,企業(yè)收到的效益是巨大的。日本豐田公司應用QFD技術,從1979年10月到1984年4月間,開發(fā)新的集裝箱車廂費用累積降低61%,產品開發(fā)周期減少1/3,而質量有較大的提高。

    趨勢之三:生產型標準讓位于貿易型標準,美學質量對包裝產品的影響逐漸加大。
 
    對策: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確定包裝產品的質量標準,注意提高包裝產品的美學質量。

    產品的質量標準分為生產型標準和貿易型標準。目前,國內包裝企業(yè)的產品標準基本是執(zhí)行由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質量標準,即生產型標準,同時接受政府質量監(jiān)督部門的檢查和監(jiān)督。生產者把生產的產品達到或高于國家標準作為目標。而國際上通行的則是貿易型標準。二進的區(qū)別在于在標準體系的構成上前者大多為國家標準,后者雖然也包括了國家標準,但更多的是生產者根據市場和本企業(yè)的情況而制定。在制定標準的指導思想上,前者以指導生產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標,而不注重市場需求的變化,后者則主要以面向市場、面向用戶為出發(fā)點;在標準的指標方面,前者指標多、項目細,后者只有為數不多的基本指標,其它要求則根據市場的變化而不斷改變,因而適應性強,將產品質量標準定位于用戶的需求。

    在包裝產品的貿易型標準中,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包裝產品的美學質量。人們對于商品不僅要求其滿足使用需要,更希望在商品及其包裝上能獲得美的視覺滿足和享受。不僅看重商品的使用人才價格,而且十分講究由商品和包裝的審美價值、情感價值、社交價值等文化是升的商品的附加價值。加強包裝產品的美學質量針成為包裝企業(yè)產品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。

    趨勢之四:企業(yè)全面質量管理的日益深化

    對策:應重視企業(yè)全員參與質量管理對質量控制的重要作用。

    全面質量管理強調將質量控制向管理領域擴展,要管理好質量形成的全過程,實現整體性的質量管理,質量管理從局部性管理向全面性、系統(tǒng)性管理發(fā)展是生產、技術以及市場發(fā)展的必然結果。

    在質量控制過程中,包裝企業(yè)應特別注意提高管理水平,樹立起全員質量觀念,這是提高質量的根本。最新研究表明,雖然所有的檢驗和質量控制活動都是在生產部門進行的,但在所發(fā)現的產品質量問題中,有60-70%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于設計、制造和原材料采購等方面的缺陷造成的。以紙箱生產為例,平整笥好的瓦楞紙板有利于紙箱的順利生產,是生產高質量紙箱的前提條件,而紙板質量和配紙合理與否是影響瓦楞紙板平整性的一個重要方面;造紙生產過程中的原料狀況、生產工藝、生產設備及其操作水平又是決定紙板質量的關鍵因素。因此對產品質量的控制,不僅駐是質量檢驗部門的工作,還應包括采購、設計、工藝、生產、包裝和運輸等所有部門的參與。

    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是一面質量管理理論的規(guī)范經和具體化。實施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是是目前質量管理的發(fā)展趨勢。通過實施ISO9000質量認證使企業(yè)的生產、經營活動處于受控狀態(tài),以合同管理為主線,強調滿足用戶需求,強調可追溯性,有問題可以查明和改進,強化員工的自主管理意識,把不合格產品杜絕在萌芽狀態(tài)。在實施ISO9000質量標準中,應嚴格按規(guī)范辦事,防止走過場現象,特別是要防止為認證而認證。因為質量認證的目的是最終提高本單位的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,而不是僅僅為了企業(yè)形象的宣傳。

    趨勢之五:生產第一線工人參與質量控制。

    對策:應特別重視提高企業(yè)生產工人的個人素質,加強培訓和教育。

    質量控制存在于企業(yè)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中,與企業(yè)的每位員工特別是生產每一線工人的工作質量息息相關。因此,在企業(yè)的質量管理實施中,應特別注意充分發(fā)揮生產每一線工人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的主觀能動性。

    日本企業(yè)認為,現代產品的結構愈來愈復雜,僅靠少數質檢人員的努力,無論如何不可能將產品質量控制在滿意的水平,而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對工藝過程最為了解,最容易發(fā)現產品和零部件的缺陷。因此,將生產第一線工人納入質量管理和控制隊伍,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根本途徑。幾十年來,日本產品稱霸國際市場,這種作法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 職工參與質量管理和控制的有效辦法是與小組化工作方式相結合。質量管理小組的活動,險了注重產品質量外,還涉及到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安全衛(wèi)生,甚至包括搞好工人之間的團結互助和開展業(yè)余活動等方面。

    在生產實踐中,應強調以人為本的質量管理思想。生產者的個人素質對質量管理十分重要,為了提高生產者的個人素質,包括思想素質和業(yè)務素質,應加強培訓和教育,內容包括設備操作規(guī)程、全面質量管理、工藝流程等,這是從多年的質量管理實踐中總結的一條寶貴經驗。

    趨勢之六: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逐漸成為產品質量管理的關鍵。

    對策:加強計算機在質量管理和控制中的應用。

    20世紀80年代以來,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及其在企業(yè)管理和生產中的廣泛應用,人們也開始將計算機技術引入到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中,先后發(fā)展了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CAQ、計算機集成質量信息系統(tǒng)CICQIS和環(huán)境質量信息系統(tǒng)QIS,從而進入了計算機輔助質量工程階段。不僅加快了質量信息的處理速度和質量,更重要的是它進一步豐富了質量管理理論,促進了質量管理理論的發(fā)展。另一方面,計算機可以快速處理大量的生產現場質量數據,為產品質量提供了保障手段。

    進入21世紀后,世界正經歷著一場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技術、高智能的產業(yè)革命。計算機成為這場革命的代表,它智力物質化,使知識和智能迅速轉變?yōu)樯a力。目前,計算機在企業(yè)管理中的應用已顯示出巨大威力。商品包裝造成設計、結構設計、裝潢設計等已實現計算機化。交計算機技術引入質量管理和控制中,對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同樣會產生巨大作用。目前,計算機在質量管理和控制中的應用還不是很多,主要集中在通過信息網絡發(fā)布和獲取各種市場質量信息、工序質量自動控制、質量成本控制、產品質量檢驗過程中的數據采庥、統(tǒng)計分析等環(huán)節(jié),但是已顯示出強大的生產力,這將是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發(fā)展方向。

    趨勢之七:質量成本民為影響產品質量管理水平的關鍵。
 
    對策:在質量管理和管制中要選擇適當的方法,以較小的投入獲得較高的質量。國家標準GB/T6583-94中對質量成本下的定義是:為了確保和保證滿意的質量而發(fā)生的費用以及沒有達到滿意質量而造成的損失。在標準中對該定義有兩個注解:1)組織應根據各自的情況對質量成本進行分類。2)某些損失可能難于量化表示,但很重要,如喪失信譽。

   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費根堡姆最早提出質量成本的概念,他向器公司最高管理層提出了以貨幣為評議的質量報告,促使企業(yè)更深刻地了解以產品質量更深層次的問題,及其對企業(yè)經濟效益的深刻影響。隨著產品質量的競爭日益激烈,企業(yè)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,增加了對產品質量的投入,形成的質量費用支出越來越大。因此,在強調經濟效益的今天,企業(yè)越來越注意通過質量成本的研究來選擇適合的質量管理辦法,對質量成本的研究分析也在實踐中不斷發(fā)展和完善起來。

    從事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活動必然會發(fā)生相應的費用,帶來相應的成本。從質量管理的發(fā)展過程來看,包裝企業(yè)質量管理大致經過質量檢驗、統(tǒng)計質量控制和全面質量管理等階段,現已進入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階段。從中可以看出,包裝企業(yè)在質量管理中運用的技術和方法是不斷發(fā)展、完善的,企業(yè)在質量管理上的投入也是不斷加大的。但增加投入會不會造成質量過剩等問題已引起企業(yè)的日益關注。為了能夠解決質量管理中遇到的問題,包裝企業(yè)應大力推行質量成本管理,使企業(yè)在進行質量管理時平衡質量投入和質量效果的關系,選擇恰當的質量管理方法,以較小的質量管理投入生產出符合用戶質量要求的產品。

評論】【推薦】【打印】【關閉

相關報道:
牡丹江研制開發(fā)出新型紙塑包裝機
可回收塑料包裝筐奪瓦楞紙箱“飯碗”
家電包裝“點亮”了蜂窩紙板業(yè)
中國包裝紙業(yè)消費主導世界趨勢
中國造紙工業(yè)暨印刷包裝博覽會隆重開幕(圖)
 
 發(fā)表評論
發(fā)  表:
筆  名:
 
 
新聞查詢

 
用戶注冊 | 站點導航 | 關于我們 | 為您服務 | Email我們

Copyright © 2000-2002.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
版權所有 景華紙業(yè)網